非凡十年“软环境”成就徐州“硬实力”
十年
一个城市的发展能有多大变化?
数字或许是最好的证明
↓↓↓
沿着徐州发展脉络探寻
答案愈发清晰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对于企业和人才来说,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项目就流向哪里、落在哪里。
2012年年末,我市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8.57万户,个体户29.48万户。
随后,我市市场主体数量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增多。2021年年末,全市共登记市场主体125.61万户,其中企业31.19万户、个体经营户达93.91万户。
和市场主体同步增长的,还有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新沂新凤鸣聚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龙兴泰碳基新材料项目、晶凯存储芯片封装模组与检测设备项目……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搅活了徐州的投资热潮。
寻踪问道,徐州之所以能吸引来如此多的“凤”来栖,离不开实实在在的政策之中满载的诚意。
2018年起,我市全面启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定下建成一流营商环境的宏伟目标。随后,徐州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搭建,以政策优势凝聚起以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系列政策机制,倒映着徐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前行身影,亲商爱商、兴商强商的氛围在彭城大地愈发浓厚。
纵使“小气候”已逐渐形成,但我市持续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和目标从未改变,制度“底座”越发夯实,向这11258平方公里土地的各个角落不断延伸:
结合徐州发展实际,我市以“补齐最短一块板”为基础目标,着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一盘棋”。
探索构建“1+4+13+N”政策体系、开展破除“中梗阻”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体系、设立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等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
关注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锚定体制机制完善、惠企便民服务、数据资源共享、监管执法规范、亲清关系构建等关键环节,牵头制定出台《徐州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设定40项改革具体任务;
坚持将“地方首创”“部门唯一”“板块探索”作为推进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内在驱动力。在综合考量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创新潜力基础上,结合“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整体发展需求,对省营商环境评价14项指标提出了创新要求和改革目标;
……
如今,徐州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态势已基本形成,优环境、抓项目的发展热潮在这座城市愈发澎湃激荡。
“疫情期间,货物运不出去,后来徐州建立了城市物流畅行模式,我们通过铁路+水运解决了运输难题。”
“现在申领发票只需要在网上填写申请,第二天就能收到免费邮寄过来的发票,办理进度网上随时能看到,不用再拿着证件去大厅了。”
“开办企业、变更信息不用去人工窗口,只要在一体机上都能完成,还省下了排队的时间,非常便捷!”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他们用切身感受为徐州的营商环境
作出了最好诠释
近年来,针对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我市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持续做好“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简程序、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增加即办件比重……政府权力的“减法”为市场活力“加码”。
同时,我市引入更多数字元素参与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以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打破数字壁垒、畅通服务渠道。
“一网通办”平台应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应用……“进一张网、办所有事”“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就近办、家门口办”在徐州已成为“普遍现象”。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对于营商环境来说,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改革同样是成功的秘诀。
我市在全省率先市县一体推出35类75个“一件事”;
率先建成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率先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率先推进市政公用服务事项进驻大厅并联办理;
率先实现本地施工图审查结果与省业务平台互通互联,打造“一网通达、一网通联、一网通办、一网通管”的联合审图标准化流程……
压实推进之下,“一件事”平均减少申报材料60%以上、减少环节70%以上、减少时限75%以上、减少跑动次数80%以上,满意率达99.9%;
“拿地即开工”类型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为3个工作日、2022版“一张表单”同比减少103件、共享115件;成立“1+765” 特办工作站,进一步保障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投产,办结率和满意度均为100%;
平均审图周期由改革前的15个工作日缩减至9.8个工作日……
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建设14个重点考核指标中,我市超半数指标位居第一方阵。一串串数字印证了徐州营商环境的变革,也映射出多年来徐州的努力。
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曾说过:“一个经济体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和营商的细节。”
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第一服务对象”是市场主体,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跨前“一步”、主动“一点”,摸清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从细节之处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全生命周期”至关重要。
稳住企业“资金链”,我市制定出台了《2021年徐州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等政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推出“富民创业贷”“小微贷”“苏科贷”等普惠金融政银合作产品,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门槛、低成本信贷支持;建立融资担保机构动态管理机制,推动融资担保体系健康发展。
铸牢企业“人才链”,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徐州市 “555”引才工程实施方案》,研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技术人才管理制度;创新开展“助力复产、徐邀你来”首届高层次人才云聘会,通过线上双选会和直播带岗相结合的形式,搭建人才企业“屏对屏”交流平台, 保障用工需求、促进人才就业、助力复工复产。
打造企业“创新链”,我市大力推进技术攻关,围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统筹使用科技资金,编制市级项目指南,构建形式统一、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相互协调的科技项目支持体系;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现场培训+在线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技业务培训工作,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延伸企业“信用链”,我市持续健全信用制度,相继出台《徐州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徐州市政务失信问责暂行办法》等文件,建立覆盖多领域、多主体的信用制度体系;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对全市失信被执行企业全面摸排,区分情况建立退出、指导、约束三类清单并动态管理。
加强企业“服务链”,我市统筹全市43家涉企部门组建企业服务专员“千人队伍”,持续落实“一政策一解读人”服务机制;针对各类市场主体疫情期间多样诉求,搭建服务专班,保证“7×24小时”全天候服务畅通;依托企服平台,拟定行业协会商会专栏建设方案,探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赋能行业协会商会信息互通;推动服务理念由“坐等”向“主动”转变,组织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走访工作。
一系列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扶企业所困的政策将惠企的“触角”延伸覆盖到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给企业吃下了发展的“定心丸”。涉企诉求办结满意度及回访满意度的“双100”为徐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了信心,也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风物长宜放眼量
优化营商环境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徐州,加油!
- 多地强调 防疫不能无差别无休止地管控和限制
- 下周起,徐州公交这些线路有变化!
- 徐州信息网恭祝全市人民中秋快乐!
-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某原副局长被判刑!
- 徐州驾校8月份合格率排名出炉!
- 铜山这些校外培训机构被查!
- 不调休!中秋节放假安排来了
- 徐州市常态化开放核酸采样点明细来了!
- 徐州主城区16所公办热门小学启动电脑派位!
- 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 9月28日正式开园迎客!
- 徐州第3轮地铁规划
- 徐州又出新政,公积金偿还商贷细则来了!
- 汽车客运南站、汽车客运西站即将终止站务经营
- 2022年徐州最新最全买房、贷款、落户政策
- 移步换景!一起来看看彭城广场新面貌
- 核酸采样小屋,亮相徐州!
- 徐州市居民小区,开始集中整治!
- 徐州市全员核酸检测预约登记系统正式启用
- 被通知集中隔离应该做什么?
- “抄小道”,逃避防疫检查!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