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有数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
教育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是国之大计
金秋象征着收获
徐州教育的成长、开花、结果
是怎样的模样?
徐州
有哪些新成绩、新亮点、新举措?
让我们一起从数据中
探寻徐州的教育之路
↓↓↓
宽敞明亮的教室、超大的电子屏幕、可变灯光照明系统、环保材料的课桌椅、新安装的柜式空调……这些“大手笔”配置,全部出现在今年刚刚投入使用的汉源小学一间普通教室内。
“这几年学校的变化很大!”作为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一名老师,雷修英很直观地感受到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力度。2021年全市共投入1552万元,实施123所学校、2721间教室的照明改造提升工程。为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全校36个班级全部更换为LED照明灯具。
2021年,我市教育支出21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近21%。同时,我市加入新教育实验区,以“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项目”打破教育发展瓶颈。
今年,全市将有85所新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使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人才强教战略深入实施,高校拥有“百千万”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高层次人才276人,中小学拥有国家、省、市各级名师1500余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在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的背景下,教育强市的步伐也体现在高等教育上。
2016年,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单位……
让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徐州就业,为我市产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更优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和竞争力所在。
徐州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丰富,中职现有国家级示范学校5所,省领航计划学校4所,省现代化学校11所,优质特色学校6所,现代化专业群42个,现代化实训基地36个,优质职业学校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徐州综合成绩连续12年蝉联江北第一。
徐州职教体系建设何以实现纵深推进?
靠什么取得这些成绩?
答案就是始终如一的开拓精神
↓↓↓
改革开放之初
徐州创建学校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时
徐州创建专业
在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
徐州又开始创建品牌
李鹏龙毕业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如今是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设备能源部的一名员工。他在校时期就夺得了第四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的“状元”,去年还参加了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以优异的成绩被授予“江苏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职业教育越来越被社会认可,不少亲戚朋友会找我帮他们家的孩子介绍学校、专业。”李鹏龙告诉记者,身边有一技之长的同学并不愁找工作。
追梦新时代
桃李竞芳华
在徐州,越来越多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的故事
正在上演
徐州教育既要看得远也要扎得深。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和滋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不能只做教书匠,要善做“大先生”。
三尺讲台上,做一位“大先生”,要俯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第三十七中学语文教师严波从教二十余年,他的一句“让平凡者不平凡,让优秀者更优秀”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学子脑海中。
一支师德师风好、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社会评价优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好比翱翔天际的“雁阵”,想要成为广阔天际中的“领头雁”绝非易事。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注乡村教师培养,2021年实际录取乡村教师577人,超计划77人。
乡村广袤土地上,做一位“大先生”,更要无私守正,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
“遇到孙老师是我一生的幸运。”沛县朱寨镇中心小学的李同学说。
孙厚瑾,19岁时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这讲台一站就是23年。他曾咀嚼失败的苦涩,刚入行时被批评不了解学情,照本宣科、僵硬呆板;他也曾品尝成功的甘甜,带孩子们进入大自然奇妙的课堂,白云千变万化、落日映照晚霞……伴随着淳朴清脆的笑声,是孩子们的奇妙想象和大胆表达。
在孙厚瑾的牵头主持下,学校连续六年举办读书节,学生每天阅读30分钟;建立教师“围读会”,每天线上推送音频或视频;每月组织一次线下读书“分享会”。
每个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孙厚瑾总是挤出时间家访、走访,买学习用具、送生活用品,和孩子谈心、与家人交心。燕庙、蔡小楼、陈楼……这些村庄都留下了孙老师深深浅浅的脚印。
乡村教师是实现教育发展平衡、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市教育局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以及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等方面重点发力,为实现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作出应有贡献。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教育引领未来
如何办好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市深入实施徐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努力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确保到“十四五”末,公办园覆盖率达到65%,省优质园覆盖率达到90%。
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做好基础文章。我市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大力发展公办园,严格执行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形成公办园为主、非营利性民办园为辅的发展体系;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成度,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和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增强城镇学校容纳能力,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城乡结对共建。
当前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徐州对教育的需要、对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如何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发展战略?
要下三个“苦功夫”
在服务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和职业教育集团,实现教育进步和产业发展相互赋能;
在加强科技创新上下功夫,重点抓好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生物医药创新港、细胞治疗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等示范项目,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徐州本地转移转化;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发挥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发挥职业教育在技能开发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教育让未来充满可能
构筑淮海经济区高等教育高地
徐州全力以赴
- 多地强调 防疫不能无差别无休止地管控和限制
- 下周起,徐州公交这些线路有变化!
- 徐州信息网恭祝全市人民中秋快乐!
-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某原副局长被判刑!
- 徐州驾校8月份合格率排名出炉!
- 铜山这些校外培训机构被查!
- 不调休!中秋节放假安排来了
- 徐州市常态化开放核酸采样点明细来了!
- 徐州主城区16所公办热门小学启动电脑派位!
- 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 9月28日正式开园迎客!
- 徐州第3轮地铁规划
- 徐州又出新政,公积金偿还商贷细则来了!
- 汽车客运南站、汽车客运西站即将终止站务经营
- 2022年徐州最新最全买房、贷款、落户政策
- 移步换景!一起来看看彭城广场新面貌
- 核酸采样小屋,亮相徐州!
- 徐州市居民小区,开始集中整治!
- 徐州市全员核酸检测预约登记系统正式启用
- 被通知集中隔离应该做什么?
- “抄小道”,逃避防疫检查!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