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瞰”徐州 | 不负青山
十年奋斗波澜壮阔、十年画卷如此多娇。在8月12日举行的中共江苏省委“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组组亮眼的发展数据,展示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十年画卷”。
在回顾江苏全境生态环境变化时,省委书记吴政隆讲述了“一城一镇一园区”的生态嬗变,这“一城”讲的正是徐州。
这十年,也是徐州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成就显著的十年,是城市面貌天翻地覆、徐州绿色逐年扩张的十年。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生态修复。


9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提到了潘安湖的变化。
这十年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实践创新发展的十年。
我们将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和实践载体,先后组织命名了5批共362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13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引导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江苏徐州贾汪区,通过大力实施采煤塌陷区治理,荒山绿化、水系治理,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潘安湖原来是权台矿和旗山矿采煤塌陷区域,是全市塌陷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区域。
通过这些老照片,大家也能想象到这里曾经是一片“灰黑”色。
而经过治理、修复,现在的潘安湖建成区面积已达7.5平方公里,绿地面积约3300亩,湿地面积约7000亩,原来的荒废地转变成为风景如画的4A级旅游景区。
这个昔日“稼穑不生”的采煤塌陷区,如今成了湖阔景美的湿地景观区。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州采煤塌陷地整治工程,强调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5年来,徐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稳步推进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26.64万亩,治理率为62.9%。
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顺利收官,全市共完成项目104个,完成投资118.3亿元,投资完成率101%。“五年计划”紧随其后列上日程,共安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五大类84项,总投资约224.8亿元。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加厚实。好生态,鸟自来。
近年来,徐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前来“安营扎寨”,这其中就有很多摄影爱好者熟悉的银鸥AD81,它眼中的徐州是什么样呢?
(长按扫描二维码,听AD81的告白)
我是一只银鸥,徐州老乡以我翅膀上的编号AD81为我命名。由于我的家乡蒙古国地处寒带,所以每年冬天我都会飞离那里,来到南方寻找温暖的临时居所。
2009年的冬天,我无意间来到了徐州,这里冬天温度适宜,湖里鱼虾丰富,而且这里的人们非常友好,从那以后,每年冬天我和家人都会飞越2500公里到这里过冬。
来的次数多了,我发现这里每年都有不小的变化:
工厂的烟囱一年比一年少了,茂密的树林越来越多了;曾经挖煤采石的荒山不见了,湿地公园、宕口公园成了我们新的世外桃源。
当然了,优美的环境也吸引越来越多的鸟类同伴来到这里繁衍生息,去年我的同族AN92就带着一群伙伴来到在了小南湖,赶赴一年之约。
徐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如今我已经快20岁了,真希望能再次来到这个可爱的地方,在这里的蓝天下翱翔。
据民间组织徐州野鸟会观测,截至2021年底,徐州现有鸟类269种,其中包括白鹤、白头鹤、青头潜鸭、彩鹮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野生动物,苍鹰、雀鹰、黑翅鸢等36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在江苏华美热电有限公司,7000余块单晶硅高效光伏组件与菜园、鱼塘有机结合,在路灯的两侧,蓝色的光伏板和白色的风机“保驾护航”,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和风光互补都在这里得以实现。
该项目今年4月开始并网发电,一年可发电约400万度,不仅可以给企业供电,还有一部分可以并入国家电网销售。
简单计算一下,每年可节约标煤132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80吨。就是这样一家电厂也是实现了“黑”→“白”→“绿”的转变。
曾经这里是庞庄煤矿,如今成为了发电厂,毗邻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塌陷地变成了公园,老烟囱不见了踪影,天空被一点点擦成了蓝色。“魔法”的背后,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徐州决心,是十年磨一剑的砥砺艰辛。
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徐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快115家重点工业企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
翻一翻徐州十年来的监测数据,最早记录是在2015年,标况数据为PM2.5浓度65μg/m3,优良率63.2%;2021年实况数据为PM2.5浓度42μg/m3,优良率79.2%。虽然统计标准稍有差别,但依然可以看出徐州生态环境跨越式的进步。2021,徐州生态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全年拥有“蓝天”289个,同比增加29天。PM2.5浓度42μg/m3,同比降低16%,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
蓝天白云已然成为徐州常客,“徐州蓝”成为老百姓的“不动产”。

过去十年,徐州变"生态包袱"为"绿色资源",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的逆袭之路,可谓蹄疾步稳,一步一个脚印。
十年来,徐州坚持走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之路,基本实现了"推开窗户见花园、走出家门逛公园",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荣誉接踵而至。森林覆盖率27.8%,连续16年全省第一。成功走出一条全国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十年间,"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半径达到90.8%;自2019年获批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徐州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6%,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和原生垃圾“零填埋”。

“美丽徐州”是我市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五个徐州”内容之一,我们也注意到,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参照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目标,重点聚焦“提气、降碳、强生态,治水、固土、防风险。”
“美丽徐州”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互相关联。从表观上来看,水、气、固、水污染控制、气体污染控制以及固废的资源化是环境生态治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但仅仅进行水气固的污染治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要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
在徐州市的“十四五”规划当中,环境专项规划专门提到了系统治理和协同治理的思维,不仅仅是将污染治理作为单纯的污染治理,它是将水、气、固、土壤、生态的恢复作为整体进行考虑,这种思维对于整体的环境治理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十年,徐州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负青山,向美而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徐州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培育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打造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徐州。
- 多地强调 防疫不能无差别无休止地管控和限制
- 下周起,徐州公交这些线路有变化!
- 徐州信息网恭祝全市人民中秋快乐!
-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某原副局长被判刑!
- 徐州驾校8月份合格率排名出炉!
- 铜山这些校外培训机构被查!
- 不调休!中秋节放假安排来了
- 徐州市常态化开放核酸采样点明细来了!
- 徐州主城区16所公办热门小学启动电脑派位!
- 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 9月28日正式开园迎客!
- 徐州第3轮地铁规划
- 徐州又出新政,公积金偿还商贷细则来了!
- 汽车客运南站、汽车客运西站即将终止站务经营
- 2022年徐州最新最全买房、贷款、落户政策
- 移步换景!一起来看看彭城广场新面貌
- 核酸采样小屋,亮相徐州!
- 徐州市居民小区,开始集中整治!
- 徐州市全员核酸检测预约登记系统正式启用
- 被通知集中隔离应该做什么?
- “抄小道”,逃避防疫检查!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