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66633656
当前位置:徐州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快哉徐州游 云赏徐州这些“镇馆之宝”

2022-10-6 21:39:37 来源:徐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评论:0

庆国庆,赏国宝。

徐州各家博物馆里都有哪些“镇馆之宝”?

又向人们传递了哪些前尘往事呢?


各家博物馆馆长从馆中选取了一件最能够代表某个时期的文物,以年代为顺序,介绍给读者,以此展示徐州地区历史发展的脉络。


图片
01 邳州博物馆

象牙化石,20万年前


邳州博物馆一楼大厅展陈的镇馆之宝——两根纳玛象的象牙,一根长3.66米,一根长3.1米,是迄今发现的较大的纳玛象门齿化石,被誉为“亚洲象牙化石之王”。该文物发现于1989年冬的邳州西泇河北段捞底拓宽工程,由邳州博物馆原馆长陈永清征集进馆。

邳州市博物馆象牙化石

纳玛象是古菱齿象的类群之一,更新世晚期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习惯生活在温暖湿润、林密水丰的环境中,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也有纳玛象分布。据科学测算,邳州博物馆的两根纳玛象牙为20万年前的产物。
地处苏北的邳州怎么会有热带的古象牙?邳州博物馆馆长程卫解释:“由两根象牙化石可以推断,20万年前的邳州气候湿润,是各种鸟兽尤其是大型动物自由活动、繁衍生息的美丽家园。”

图片
02 新沂市博物馆

花厅遗址文物,5000年前


新沂市博物馆目前正在闭馆改造。在徐州博物馆一楼的徐州通史展厅,可以看到花厅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石器等文物的展示。

徐州博物馆花厅遗址文物展示
花厅遗址出土的镂空高把陶豆

花厅遗址于1952年至1989年先后四次进行考古发掘,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聚落遗址。出土于花厅遗址的玉制礼器,与浙江的良渚文化遗址的玉制礼器形象纹饰相对吻合,说明黄河下游的海岱历史文化区与长江下游的太湖历史文化区,早在5000年前就存在着部族间的文化交流。

花厅遗址出土的玉璧

新沂市博物馆馆长韩明杰介绍:“目前已知花厅遗址的存在,是见证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相融合的最有利的证据,是远古南北文化融合的见证。花厅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已被列为省、市‘十四五’重点文化工程。”

图片
03 沛县博物馆

大风歌碑,2000年前


沛县博物馆一楼的“青石镌史——沛县古代石刻陈列”展厅中央,并立了三方“大风歌”碑,一方为汉碑,一方为元大德十年(1306)摹刻碑,一方为当代甲子碑。

沛县博物馆大风歌碑

其中的汉碑字体为大篆,碑文是“汉高祖皇帝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字迹漫漶斑驳,下部缺失。《徐州府志》《沛县志》等史志记载此碑为东汉蔡邕所书。198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后,返回故里,吟唱《大风歌》。三句歌词气势恢宏、豪迈雄壮,彪炳千古。由《大风歌》而兴建的歌风台,在沛城东泗水岸边,初建于汉代,其后屡毁屡建。

沛县博物馆馆长张玉兰介绍:“1984年,沛县新镌了歌风碑,重修了歌风台,保护了吕布射戟台,新建了泗水亭公园,在徐州较早实施了对汉文化遗存的挖掘和保护。”


图片
04 徐州博物馆

八棱石幢,唐代,1200年前


在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东南角有一座唐碑亭,亭中央立有一座八棱形的石幢,上刻有“使院新修石幢记”,记述了唐代元和年间,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李愿的政绩。

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的唐碑亭

“此为徐州传世文物中的珍贵碑刻,也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唐代碑刻。”徐州博物馆馆长李晓军介绍,“石碑原立于唐代武宁军节度使治所门外,经五代十六国战乱曾一度湮没。宋代立于新使院即徐州知州衙署(今彭城壹号)仪门左侧。清代徐州知府永龄为防止古碑风吹日晒雨淋,增加了亭形碑帽覆于其上。徐州解放以后,该碑移至徐州博物馆建亭保护。”

碑文末尾有节度僚属题名19人,对研究唐代节度使制度和唐朝官僚制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书体端庄遒健,融“颜筋柳骨”于一体,为历来善书者称道,其拓片也为历代金石收藏家所重视。

图片
05 睢宁县博物馆

明代彩绘砖雕墓,400年前


睢宁县博物馆里有一座历时数月“打包”,从几十公里之外的考古工地平移到馆的明代彩绘砖雕墓。此墓的考古发掘为研究明代葬制、葬俗、建筑、绘画、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睢宁县博物馆明代彩绘砖雕墓

2013年3月,睢宁县官山镇在建设食用菌培植基地施工时发现一座砖室墓,徐州博物馆和睢宁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由徐州博物馆邀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现场指导,对该墓进行了整体搬迁保护。

睢宁县博物馆馆长徐娟介绍:“该墓为一座仿木结构砖室墓葬,墓中有仿木构的门楼和庭院式的前后室,门楼和墓室有丰富多彩的砖雕和彩绘壁画。石门上有阴刻描金题记‘解脱三有一生事业在蒲团’等字样,推测墓主夫妻应为在家修行的佛教居士。墓门上的题记明确记载了该墓为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所葬。”

图片
06 丰县博物馆

清代古船,200年前


在新开馆的丰县博物馆,有一艘仿古木船展陈于大厅。它的真身——清代梁寨古船,目前正在修复中,待日后与观众见面。

丰县博物馆清代古船(复制)

2014年10月,在丰县梁寨镇腰里王村黄河故道清淤现场,施工人员发现了一艘木质沉船。经过考古人员清理,船体木质已朽,整体呈散碎状态,大多构件被冲走,有幸保存下来的窗棂、滑轮等成为我国已出土古船构件当中的珍贵文物发现。同时,船上还发现了比较完整的生活用具,其中有瓷碗、瓷盘、瓷酒杯、一对铜鎏金手镯、带釉的残碎大缸、油壶,清代康熙、乾隆、嘉庆时期的钱币等数十件文物。

“梁寨古船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内河古船舱面建筑研究资料的空白。”丰县博物馆馆长王伟介绍,“这艘沉船的存在,也证实了历史上丰县在黄河、大运河流域内河漕运、古船营造、水上丝绸粮食贸易、经济技术发展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位置。”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516-66633656
  • Q Q: 8263151
  • 微信: 189890909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徐州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51463号-3  |   主办单位:徐州星途商贸有限公司 苏B2-20221451 苏公网安备32030202000781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