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66633656
当前位置:徐州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从“薄弱村”到“百万村”!戈段村的“富路子”

2023-10-30 13:20:17 来源: 无线睢宁 评论: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睢宁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乡村产业更加兴旺,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一个个欣欣向荣的场景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乡村行看振兴”聚焦睢宁乡村经济、文化、人才的变化与成效,带大家一起感受睢宁农村发展的蓬勃生机。

图片





在黄河故道南侧,

有一个小村庄正在逐渐“变样”,

它就是王集镇戈段村。

图片

近年来,戈段村以产业兴旺为抓手,

不断培育产业项目、壮大产业主体,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起来看看戈段村

如何唱响乡村振兴的“致富歌”——


图片

田间首次飘出这种清香……


金秋之时,稻黄谷香。

在王集镇戈段村的稻田上,

空气里弥散着稻谷清香,

这种清香对于戈段村村民来说

既陌生又新奇。


图片


“这水稻从稻穗饱满度来看,今年是个丰收年……”10月27日下午,王集镇戈段村党总支书记陈令前来到了村里的水稻田查看水稻成熟情况。

“我们过去从没有种过水稻,这是村里第一年种,也得益于王集镇实施的‘引黄入镇’工程。”陈令前告诉记者,古黄河拥有丰富优质的水资源,王集镇因势利导实施“引黄入镇”工程,不仅起到调节水系、改善镇区水体环境作用,同时对改变王集镇传统种植模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工程接近尾声,明年就可以全面用古黄河水种水稻了。

“开镰后,我们就会立即测算亩产量,如果亩产量能够达到1200斤以上,我们明年就再扩大种植面积,让老百姓都能‘靠水吃水’。”陈令前说,今年村里不仅闻到了稻谷飘香,村民也能吃到自己种的香甜大米了。

图片

图片

多种产业齐发展,村民天天能挣钱


“我们看到岚山镇种植菊花,致富增收很可观,所以我们就引进过来,并学习种植经验。今年种植了200亩,我们也鼓励村民种植。”陈令前说,菊花产业也是处于尝试阶段,主要是能带动在家妇女、老年人等剩余劳动力就业。

图片


“我们全村3000多人,部分村民因小孩上学、打工等原因在外,留在村里的500多名劳动力几乎天天都有事干,天天都能挣到钱。”陈令前细数当前村里的几个产业,都是能充分带动就业的“好项目”。常年在大棚务工的100多人,主要种植蚕豆、西瓜等,省事还赚钱,村民收入也稳定。

不远处的一块近百亩的棉花田,每天都有数十名村民来采摘棉花。放眼望去,一株株的棉桃争相吐絮,如云似雪。“虽说棉田面积不大,但是这个产业在全镇都是独一份。”陈令前说,村里发展棉花种植是为了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村里的棉花种植大户已与新疆棉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新疆提供长绒棉,村里可以通过土地租赁获得收益,进一步提高村集体收入。

图片

图片

底气与信心全靠产业兴



戈段村以前是有名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却通过发展产业找到了“富路子”。“现在,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达150万元以上,因为我们有了大棚经济、经营合作社以及5000多亩的黄土地等,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南侧是104国道,龙王路穿村而过,我们的农产品运输方便,这些都是我们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保证。”陈令前表示,凭借这些优势,戈段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再单单依靠西瓜一种产业增收,而是形成了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村民将土地承包给集体合作社,合作社再聘请农户入园打工,实现了土地和人力的高效运转。

图片


站在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陈令前说,乡村振兴只有找准路子,开对方子,才能真正实现振兴,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接下来要在人居环境改善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产业有提升、面貌再改观、农民生活水平再提高的美好愿望。只有干群都动起来,人心才能聚起来,群众也会更快富起来。

图片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516-66633656
  • Q Q: 8263151
  • 微信: 189890909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徐州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51463号-3  |   主办单位:徐州星途商贸有限公司 苏B2-20221451 苏公网安备32030202000781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