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66633656
当前位置:徐州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睢宁有位38年义务守墓人

2023-10-31 9:22:44 来源: 无线睢宁 评论:0

图片


霜降虽过,白天的气温依然很高。双沟镇纪湾烈士陵园内,一名老人穿过纪念碑,径直走到后方一处墓区。随后,他拿出一块毛巾擦拭起墓碑,因患有帕金森综合征,老人的手一直在颤抖,但擦得十分仔细,夕阳打在老人的脸庞上,皱纹如刀刻一般。

老人名叫纪厚军,1951年生,是双沟镇纪湾村村民。他擦拭的墓碑位于一片无名烈士墓中,共32位在双沟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长眠于此。

38年来,纪厚军义务为他们守墓扫墓,成为32位无名烈士的“亲人”。

图片

传 承


纪厚军与32位无名烈士的故事,要从他记事时说起。

纪湾村南边有一片烈士墓,说是烈士墓,但只有一座又一座坟头矗立在田地中,几棵孤零零的柏树围绕在墓群周围。每年清明,纪厚军都会跟着父亲来这里扫墓,从父亲的口中,纪厚军了解到一段悲壮的历史。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新四军淮北军区三分区刚攻克睢宁,取得大捷,决定乘胜追击,以邳睢铜灵革命根据地独立一、二团及睢宁地方武装组成作战部队,攻打占据双沟的伪军及国民党反动武装共约千人。

双沟战斗很快打响,当地老百姓夹道欢迎,让新四军住进村子里来,其中就包括了纪厚军家所在的纪湾村,他的父亲为了让家里多住一名新四军,将妻子、老人安顿好后,自己跑到玉米地里刨个土坑,铺上点秸秆,席地而睡。就这样,新四军白天枪林弹雨对着敌人猛攻,晚上就回到村子里休整,几天下来,纪厚军的父亲跟这群英勇的战士熟了起来,敬佩的同时又无比悲恸。

“他们之中,很多人都还是孩子,有的刚结婚,有的刚得子,父亲最怕的就是傍晚迎接战士时,发现少人了......”纪厚军回忆父亲,眉头紧蹙。实际上,他的父亲担心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8月15日,双沟战斗进入白热化,新四军正准备发起最后的进攻。中午时分,广播里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日本侵略者投降了。这极大鼓舞了战士们,他们每人带一支驳壳枪,一把大刀,六至八个手榴弹,在炮火的掩护下,突进敌人据点。太阳落山时,敌军主力被悉数歼灭,生俘120余人,双沟战斗取得胜利。

此役,新四军共歼敌、俘虏1000余人,睢宁全境获得解放,200多名战士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36名烈士因被河水浸泡,无法外运,被安葬在纪湾村南湖,每座墓前都竖起一个木牌,上面记录着烈士的姓名、住址、部队番号等。

作为双沟战斗的亲历者,纪厚军的父亲主动承担起守陵的责任,数十年来,他风雨无阻,为烈士们扫墓,联系家属。1964年,4位烈士被家属认领,迁回故里,还有32名烈士长眠于此。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录烈士信息的木牌全都腐烂掉,加之老一辈的人相继离世,32名烈士无人知晓,他们的墓成为无名烈士墓。

1973年,在新疆当兵的纪厚军退伍回乡,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决定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启了长达38年的守陵生涯。


图片

承 诺


无名烈士陵园距离纪厚军的家有1公里远,不管家里事再多,农活再忙,纪厚军一有闲暇时间就会赶到陵园,清除杂草,将墓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农忙时候,因周围都是庄稼,纪厚军担心墓地不小心遭到破坏,有时候一天要去两次。

有一年清明节,纪厚军像往年一样为烈士扫墓。这天,他早早地来到陵园,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佝偻着背,站在一座坟墓前,攀谈间得知,老人是该名烈士的家属,但因年事已高,加之没有墓碑,老人记不清太多信息,只依稀记得坟墓大概方位。临走前,老人告知纪厚军,自己的身体条件越来越差,恐怕以后不能来扫墓了,希望纪厚军能为其代祭扫。

虽然说话含糊不清,但老人殷切的目光令纪厚军记忆犹新。他承诺老人的同时,下定决心,一定要当好这32位烈士的守墓人。

“我死了,就让我的后代来替我,一代代守护下去,不能让32位烈士无人扫墓。”这是纪厚军最庄重的承诺。


上个世纪90年代,凭借出色的表现,纪厚军担任纪湾村大队书记。他经常带着村里的党员清理打扫无名烈士墓。

纪厚军深知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经常到学校义务宣讲,讲得口干舌燥,就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双沟战斗中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每年清明节,全体师生们都来到无名烈士陵园祭扫、献花。沉寂许久的墓地再次被重视起来。

纪厚军说,脚踩这片土地,时刻都能感受到烈士们洒过的热血。

图片

寻 找


2013年9月,双沟镇党委政府易址重建纪湾烈士陵园,决定将75名烈士安葬在一起,其中43名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双沟籍烈士,32名为在1945年8月第一次解放双沟战斗中牺牲的非双沟籍烈士。

从陵园建设开始,双沟镇就成立寻访小组,启动“为无名烈士找家”活动。先后去了徐州、灵璧、邳州、宿迁、南京等地,查阅了当地的军事年鉴、地方志等资料,咨询了当地党史办、军分区档案馆,拜访多位参加双沟战斗的老战士,为无名烈士还原了部分历史,但因年代久远,他们的英名至今还在寻证。

2014年3月26日,是纪厚军难以忘却的一天,纪湾村全体村民为烈士迁墓,一具具烈士遗骨,一件件烈士遗物呈现在众人眼前,手镯、长命锁、钢笔、手榴弹、子弹......仿佛每一件遗物都能讲述出无名烈士的生前故事。


其中,一件水晶石裱的照片吸引了纪厚军的注意,照片中是一名身着碎花连衣裙的年轻女子,她侧身盘坐在椅子上,右手扶着膝盖,目光看向远方,面容甜美优雅。纪厚军猜测,这可能是某位烈士妻子的照片,随身携带留作念想。

“如此得体的穿着打扮,还用水晶石装裱,一定是有识之士或富贵人家。”纪厚军感慨万千,在那个年代,打仗的不一定都是穷人,也有很多家境相对殷实的人,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为的就是保家卫国,守护他身边最重要的人。


当迁坟工作即将收尾时,一本1寸大的证件被挖了出来,纪厚军欣喜若狂。他从小就听父亲讲,埋在这里的是一位营长,只知道他姓张,不知其名。如果有证件的话,就能知道张营长的信息,还能找到他的家属。就在纪厚军小心翼翼地打开证件时,失望之情布满脸庞。

“被埋在地下太久了,字迹早已腐蚀,一个字都看不见。”纪厚军帮张营长寻找家属的打算落空了,不过,很快便释怀了。

“不找了,从今往后,我就是他们的家属。”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516-66633656
  • Q Q: 8263151
  • 微信: 189890909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徐州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51463号-3  |   主办单位:徐州星途商贸有限公司 苏B2-20221451 苏公网安备32030202000781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