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街头实测气温50℃,天气预报却只有39℃?
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持续影响我国
高温炙烤下
不少网友认为气温远不止38℃、39℃
因为在户外感觉都快被“烤化了”
近日
有网友发布一段视频
用手持温度计
在安徽省蚌埠市街头测量到的温度
超过50℃
而此时
天气预报却显示
蚌埠当日最高温度为39℃
两个温度的差距如此之大
令不少网友发出疑问
天气预报的气温究竟是怎么测出来的?
为什么会跟体感温度差这么多?
其实,要想弄清楚“温差”的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是怎么来的↓ 你以为的温度测量: 实际上气象部门的温度测量: 空气温度指气象观测站内百叶箱(通常离地面1.5米高,避免阳光直射)测量的静止阴凉空气的温度,仅反映空气的热力学状态,未考虑其他人体感知因素。 专家介绍,在气象预报中,各地气象台会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站点来预报该地气温。以北京为例,通常以南郊观象台百叶箱的气温为预报基础。即便是同一个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温度也不尽相同,海淀、朝阳、顺义等不同区域在同一时间气温也有差别。 空气温度≠体感温度 有些人觉得热或者冷,这指的是个人的体感温度,它是人体通过皮肤与外界热交换后的综合感受。 体感温度通常会受到湿度、风速、太阳或地面辐射、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甚至个人情绪也会影响自己对气温的“判断”。例如: 图源:杭州气象 因此,如果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人体就会感到闷热、不适,甚至引发中暑。 防暑不仅是防晒 还要注意别“冷中暑”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做好防暑很重要: 1.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停留; 2.尽量避免日光直晒,注意做好防护,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 防暑不仅要“避热”,更要科学管理“冷热切换”,避免骤热骤冷,防止“冷中暑”:
- 多地强调 防疫不能无差别无休止地管控和限制
- 下周起,徐州公交这些线路有变化!
- 徐州信息网恭祝全市人民中秋快乐!
-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某原副局长被判刑!
- 徐州驾校8月份合格率排名出炉!
- 铜山这些校外培训机构被查!
- 不调休!中秋节放假安排来了
- 徐州市常态化开放核酸采样点明细来了!
- 徐州主城区16所公办热门小学启动电脑派位!
- 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 9月28日正式开园迎客!
- 徐州第3轮地铁规划
- 徐州又出新政,公积金偿还商贷细则来了!
- 汽车客运南站、汽车客运西站即将终止站务经营
- 2022年徐州最新最全买房、贷款、落户政策
- 移步换景!一起来看看彭城广场新面貌
- 核酸采样小屋,亮相徐州!
- 徐州市居民小区,开始集中整治!
- 徐州市全员核酸检测预约登记系统正式启用
- 被通知集中隔离应该做什么?
- “抄小道”,逃避防疫检查!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