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鼓楼区各级文明单位闻令而动,听令即行,尽锐出兵,用行动诠释文明单位的责任担当,在“疫”线书写一段段动人的篇章。
鼓楼区人民法院发动本院干警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49名干警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报到,开展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脱下制服,穿上“战袍”,让“志愿红”在抗疫一线飘扬。

每天在社区核酸检测点的帐篷里,鼓楼区人民法院干警们准时到位,协助社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检测现场,干警们全身心投入,配合社区工作者和医护人员,全力做好政策宣传、秩序维持、信息登记、路线引导、体温检测、“两码”查验、入户筛查等各项工作,全然忘记了疲惫。深夜,核酸检测工作还没有结束,寒风中等待检测的人员排起了长龙,现场秩序维持压力持续增大。在检测现场,干警们不厌其烦地提醒居民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引导居民遵守流程有序排队……干警们贴心周到的服务,为深夜排队进行核酸检测的居民们带来了温暖。鼓楼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针对辖区建筑工地工人来源广、居住分散等特点,采取党员领导干部包挂片区、党员职工包挂工地的方法,压实“制度防线”,积极协调企业、属地办事处,指导辖区内47家建筑工地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共调度企业完成7轮约6万人次全员核酸检测,实现了建筑工地管理规范有序。

针对辖区内个别项目出现工程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召开突发情况处置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条件下工程项目抢修工作,积极协调上级及友邻单位,为符合条件的抢修人员办理人员出入证、车辆通行证,积极构建“应急防线”,确保在落实各项疫情管控措施的情况下,推进工程抢修工作有序开展。
“小喇叭”筑起“铜墙铁壁”
每天清晨6时,鼓楼区城管局8个工作组、58个小分队就携带手持小喇叭,走上了全区147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以及20多个小区的巡逻岗位上,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政策,劝导非必要经营者及时关闭店门,居民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

不仅在巡逻岗位,在鼓楼区各个核酸检测采样点,也随处可见城管队员拿着小喇叭维持现场秩序。排队参加核酸采样的居民在“小喇叭”的引领下主动配合采集,第一时间到现场有序排队,大大提高了全员核酸检测的效率,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夯实了战胜疫情的底气。鼓楼区城管局将接地气的小喇叭在疫情防控面前“硬核”出击发挥最大效能。采用“移动宣传+巡查+定岗”宣传模式,将机关公务车以及环卫保洁公司洒水车、雾炮车、清扫车、冲洗车、吸尘车共计290余辆全部变成“流动宣传车”,鼓楼城管从“一把手”到基层队员、环卫工人全员下沉一线,在巡查、作业的同时化身为疫情防控宣传员,利用小喇叭使用方便、传播快、覆盖广、效果直接的特点进行流动宣传,确保了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无死角,打通了疫情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高鹏、谢辉,是鼓楼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对伉俪,面对疫情考验,这对“老搭档”迎难而上。在高鹏因时空伴随变身“黄码”的情况下,谢辉第一时间来到所在社区报名成为防疫志愿者,维持秩序、信息核查、入户调查,谢辉严格执行防疫标准,确保户户到位、样样不落,不分昼夜一直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待高鹏的健康码变成了绿码,他立刻奔赴妻子的点位,也申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防疫志愿者。“忙点累点都不算啥,我们在一起,多为大家作贡献就成了。”高鹏如是说。

路志愿,是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干警,现在是鼓楼区新冠肺炎疫情集中隔离点的一位“点位长”。踏入隔离点大门的那一刻开始,梳理情况、协调保障……这个“点位长”瞬间变得“三头六臂”。看似重复的背后,路志愿始终怀着谨慎细致的心去对待每一件小事。现在,比照着微信群里的隔离人员头像,他已经能熟练地背出其所在的楼层号、房间号……一切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这是对隔离人员最大的保护。徐州金地商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鹏带领旗下公司志愿者慰问黄楼街道永康社区民主小区,为近200户居民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彰显企业责任,贡献社会担当。

看到防疫人员、“大白”、志愿者们顾不上吃饭、休息,奋战在战斗前线,徐州金地商都集团有限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负责人康亚斌同志临危受命,承担起黄楼办事处所有一线防控人员及志愿者几百人的用餐难题。他在1818美食广场三楼设立了“餐饮保障排”,拉起15人的民兵队伍,亲任排长。为保证菜品品质,凌晨4点多,他们到七里沟批发市场采购新鲜菜品,从源头上进行管控;保证每日餐品品种多样,定时定点足量供应。择菜、炒菜、打饭,每天千份的供应量他们做到了……“餐饮保障排”的同志们虽然不是名义上的“志愿者”,但保障了几百名防控人员的用餐,他们是无名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