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擘画内陆国际枢纽
制图 潘晟
既不靠江,亦不沿海,偏居苏北一隅的徐州,如何成为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近日,江苏发改委印发实施《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明确将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定位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一带一路”交汇点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内陆国际化枢纽经济策源地、长三角北翼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苏北“发动机”
对于徐州来说,国际陆港意味着什么?
“就徐州的区位和交通来看,成为国家陆港枢纽城市是迟早的事。”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令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规划》的印发,可以说是江苏从全省发展层面提升了徐州的地位。
具体来看,《规划》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成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实现“高质量枢纽经济发展成效明显、高层次功能设施体系基本建成、高水平双向开放格局初步形成、高品质港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在孔令刚看来,徐州是我国东西融合和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推进这一区域协同发展,并积极推动上升为国家层面区域规划,对于贯通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优化全国空间经济布局、促进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促进东部欠发达地区洼地崛起,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补齐淮海区域发展不足,整体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7年、2019年,我在徐州参加了一些会议,曾经提出能否把徐州经济圈定位为国家省域边缘区域联动发展样板区、跨省连片资源枯竭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欠发达地区区域转型发展先行区。”孔令刚说,“如今,建设徐州都市圈更要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打造成为面向大陆桥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以及我国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徐州是‘五省通衢’,具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比较优势。”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区域经济首席专家,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吴福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将构建保税区和港区“多区叠加”的江苏多式联运综合物流的先进示范区;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中国东部内陆开放高地;打造集“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的国际化、智能化、综合化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对于苏北乃至长三角而言,徐州建设国际陆港意味着什么?
“从区域发展看,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圈核心城市,在带动皖豫苏鲁四省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孔令刚表示,“从长三角一体化的角度看,徐州是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北翼中心城市,建设以徐州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圈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江苏“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布局建设徐州-连云港-淮安综合性物流枢纽,加快海港、陆港与空港一体建设,支持宿迁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现代物流“金三角”,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葛和平看来,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有助于加强长三角城市之间,以及长三角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互联互通、互补互融,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徐州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正积极打造长三角北翼区域中心城市。”葛和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既有助于强化徐州在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城市功能定位,辐射整个苏北地区,也有助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更有助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能级”待跃迁
在江苏省内,徐州的地位越来越高。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徐州等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是徐州首次在国家规划中被明确为江苏“省域副中心城市”。
不过,自身能级不足,让徐州的发展难以突破苏北“天花板”。尽管早在2017年就被国务院批复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但至今仍面临“心不齐”“带不动”的困境。
“不管是淮海经济区还是徐州都市圈,都是跨省域的协作发展区,要协调突破行政区壁垒难度很大。徐州目前的城市能级有待提升,换而言之,对周边兄弟城市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必须有实质性的提高。”孔令刚说。
吴福象认为,淮海经济区的成员城市属于四个不同的省份,成员之间协调不畅,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序流动受到制约。同时,在经济规划、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等方面各自为政,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受限。
“此外,由于存在行政壁垒,加之成员城市均远离各自省会,经济区内优质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通联动能力不足,城际立体综合运输网络不完善。”吴福象说。
葛和平也认为,目前,徐州确实存在自身发展能级不足,缺乏辐射带动能力的难题。
“徐州更多只是淮海经济区地理中心,而非经济中心,自身尚处于集聚要素阶段,还未形成外溢带动效应。”葛和平进一步表示,淮海经济区作为四省边界“洼地”,在徐州还不能像上海那样给周边兄弟城市“分蛋糕”的情况下,其他城市寻求发展资源时,往往不得不“舍近求远”。
孔令刚建议,基于板块与“圈带”建设,徐州都市圈以及淮海经济区的建设要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推动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统筹协调、生态环境联防共治。
- 多地强调 防疫不能无差别无休止地管控和限制
- 下周起,徐州公交这些线路有变化!
- 徐州信息网恭祝全市人民中秋快乐!
-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某原副局长被判刑!
- 徐州驾校8月份合格率排名出炉!
- 铜山这些校外培训机构被查!
- 不调休!中秋节放假安排来了
- 徐州市常态化开放核酸采样点明细来了!
- 徐州主城区16所公办热门小学启动电脑派位!
- 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 9月28日正式开园迎客!
- 徐州第3轮地铁规划
- 徐州又出新政,公积金偿还商贷细则来了!
- 汽车客运南站、汽车客运西站即将终止站务经营
- 2022年徐州最新最全买房、贷款、落户政策
- 移步换景!一起来看看彭城广场新面貌
- 核酸采样小屋,亮相徐州!
- 徐州市居民小区,开始集中整治!
- 徐州市全员核酸检测预约登记系统正式启用
- 被通知集中隔离应该做什么?
- “抄小道”,逃避防疫检查!被处罚!!!